<font id="h9x33"><dfn id="h9x33"></dfn></font>

        <span id="h9x33"></span>

        <strike id="h9x33"></strike>

          <span id="h9x33"></span>

            <strike id="h9x33"></strike>

              對話經綸校友,一起面向未來——本部初中校區學生采訪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突出貢獻個人

              來源:盧一葦 發布時間:2022-04-18

              李曉霖校友1999-2002年就讀于陳經綸中學本部高中校區,現任職北京北辰會展投資有限公司,曾榮獲2019年首都勞動獎章、被評為2020年北京市勞動模范;2022年任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主媒體中心場館后勤副主任,4月被評為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突出貢獻個人,在人民大會堂受到表彰。 


               

              李曉霖校友在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總結表彰大會現場

               


              我是本部初中校區初一(1)班學生盧一葦,與李曉霖校友首次見面于202110月陳經綸中學建校一百周年創新發展大會的會場,一個是在校就讀的志愿者,一個是受邀返校的校友。 

              48日,我在電視上看到了一個熟悉的身影——經綸校友李曉霖。于是,就有了“新老經綸人”的連線與對話。 


               

              盧一葦同學在志愿服務中

               


              盧:曉霖學長,您好!論年齡,我應該叫您“叔叔”,但是我想叫您“學長”,因為您畢業于陳經綸中學,我現在正就讀于陳經綸中學。您看可以嗎? 

              李:可以,沒問題。叫我“學長”還可以忽略年齡。 

              盧:昨天我在電視上看到您了,知道您受到了中共中央、國務院的表彰,祝賀您!您能介紹一下您在冬奧會、冬殘奧會期間的工作嗎? 

              李:冬奧會賽時期間,我在賽事主媒體中心后勤服務團隊,擔任主媒體中心運行團隊后勤副主任,負責基礎設施、臨建、電力、餐飲、清廢、物流、形象景觀以及引導標識等八個業務領域工作,為來自50個國家和地區奧委會的520家新聞機構的注冊文字和攝影記者、持權轉播商、主轉播商共計萬余人提供服務,為賽時轉播和新聞運行提供后勤保障,我們實現了運行“零故障”,服務“零投訴”的目標。 

              在網上被“刷屏”的網紅“機器人餐廳”就是在我服務的主媒體中心。我們運營的媒體機器人餐廳,安裝調試智能餐飲機器人120臺,實現了餐廳服務數據化、自動化及無人化,向全世界展示了智能科技與中國美食文化的完美融合及領先應用,為主媒體中心注入科技冬奧元素,同時嚴控食品安全,確保場館食品供應充足可靠,結合媒體需求24小時提供就餐服務,讓媒體客戶群充分感受東道主的熱情和中國傳統美食文化,共接待媒體及工作人員22萬余人次用餐。 

              我們主媒體中心除了“機器人餐廳”是網紅,還有就是我們的形象景觀布置也非常有特色,獲得了中外媒體的一致贊譽。我們用中國結、中國傳統非遺技術制作的“冰墩墩和雪容融”等大約14,000余平方米景觀畫、140余個景觀品類,“創造性地將中國文化及美學融入場館賽事形象景觀,開啟了奧林匹克設計新階段”。 


               

              李曉霖校友在會場外

               


              盧:知道中共中央、國務院要對為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進行表彰的時候,我以為受表彰的都會是獲獎的運動員或像張藝謀那樣的大導演,可這次獲獎名單中更多的都是其他行業的工作者。您作為“非體育行業工作者”,您想到過自己會受獎嗎? 

              李:我作為一名建設者和運行保障人員,沒有想到我個人會獲得這么高的榮譽,所以非常激動。這份榮譽不僅屬于我個人,同時也屬于我的同事們,我為我和我的同事們在這幾年冬奧籌辦工作中所付出的努力和今天取得的成功感到非常的自豪。 

              北京冬奧會參賽運動員人數為3000人左右。一屆成功的冬奧會舉辦離不開全社會各方面的參與,包括場館建設者、賽時辦賽工作者、服務保障人員、運動員、教練員、新聞工作者、解放軍指戰員、武警部隊官兵、公安干警和消防救援隊伍在內的冬奧會工作人員和志愿者,大家都是冬奧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各條戰線上的全體工作人員團結一心、通力合作,堅守各自崗位,出色完成了各項任務,向世界展示了蓬勃向上的中國形象。 

              就像總書記說的“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也正是我們每一個人的努力,匯聚成了一股中國力量,團結協作走向未來,為人類戰勝挑戰做出了中國貢獻。 

              盧:冬奧會和冬殘奧會是體育界的盛會,更凝結著各條戰線人們的辛勤付出和智慧汗水。也正是在這樣的盛會中,彰顯了舉國上下的愛國情懷,匯聚起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激情和力量。您在主媒體中心場館工作,接觸的都是各國媒體人,您的感受是什么呢?或者說,您在冬奧會、冬殘奧會期間,有什么記憶深刻的事? 

              李:在主媒體中心工作的媒體人,絕大部分來自世界各地。受疫情影響,冬奧會沒有境外觀眾,所以讓全世界了解冬奧會就依靠電視轉播和媒體工作者的報道,這屆冬奧會是閉環管理,媒體記者能去的地方有限,只能是競賽場館、酒店和主媒體中心。因此主媒體中心成為媒體記者工作時間最長的地點,在他們的工作之余,要在餐飲、交通出行等各方面給予他們無微不至的關心。而且,在這里工作需要一絲不茍,每一個言行都會在媒體的鏡頭下被放大和解讀。 

              印象深刻的事情,就是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先生在冬奧會期間來到主媒體中心出席發布會,并在場館餐廳用餐,對餐廳的智能化設備和餐飲質量給予了高度的評價。我本人也獲得了巴赫主席親手贈送的一枚奧運徽章。 

              盧:習總書記在講話中說,“有再多的困難都嚼一嚼咽了”,這應該是我們中國人的韌性,也是“北京冬奧精神”的一部分。您在工作中有遇到過什么困難嗎? 


               

              盧一葦同學在學習中

               


              李:在冬奧經歷中最大的困難就是因為疫情帶來的“閉環”管理,我和團隊工作人員,從14日第一批境外記者抵達場館,到冬殘奧會結束,一直在閉環內連續工作了80天時間,每天往返于場館和駐地兩點一線。這期間所有工作人員“舍小家,顧大家”,放棄了春節和家人團聚的機會,堅持工作在冬奧保障第一線。閉環管理時間長,給所有人的心理健康帶來了極大挑戰。但是,這些都已經被我們“嚼嚼咽了”!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之下,我們實現了工作人員的隊伍穩定,做到了疫情“零感染”。 

              盧:您的事跡和表彰給我們在校的“經綸人”做了個榜樣,我們希望今后也能像您一樣,在自己的工作中做出成績。我還想請您寄語我們“小經綸人”。 

              李:20年前,我在陳經綸中學度過了三年美好的高中時光。但是回首工作以來的經歷,我發現,像備戰中考高考一樣拼盡全力去做一件事情,一定會有好的結果。況且你們現在不是一個人在戰斗,有老師陪伴左右。年輕的一代經綸學子有比我們更優越的條件,更廣闊的見識,更豐富的經歷,更成熟的內心,站在更高的起點迎接成年的到來。其實與我們相比,你們這一代人的社會化已經提前開始了,國家的盛世集中在你們的少年時代,也必將呈現在你們未來的人生,但發展背后帶來的社會問題也已經凸顯在你們的青春歲月。 

              請各位同學看護好你們的激情和夢想,此后你們將無可選擇地走向社會,沒有了老師和家長的庇護,你們要學會獨立成長,獨立承擔責任。你們有我們不曾擁有的機遇,但也有我們不曾經歷的挑戰。你們的人生也將扮演更多的角色,往小說,擔當起家庭的責任,將來做好丈夫和好妻子,做好父親和好母親;往大說,擔當起社會的責任,擔當起國家復興的責任。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一場接力跑,期待你們將來跑出更好的成績。

               

              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的成功舉辦是很多人共同努力的成果,每個人有每個人的職責,每一個恪盡職守的人都有自己的職業榮耀。作為一名中學生,現階段我將努力學習、掌握本領,努力成長為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棟梁之材。 

              涩涩亚洲中文无码

                  <font id="h9x33"><dfn id="h9x33"></dfn></font>

                    <span id="h9x33"></span>

                    <strike id="h9x33"></strike>

                      <span id="h9x33"></span>

                        <strike id="h9x33"></strike>